2009年8月12日星期三

善为章第三



《西升经》卷上
善为章第三

原文:老君曰:善为书术者,必绥其文;善论达其事者,必通其言。勉而勤之,得道矣。语译:太上道祖说:真正懂得著书方法的人,一定要先把文字弄妥,使文字没有毛病。以文字言语表达某事的时候,说者要说得清清楚楚,听者要确知他说的是什么而明白其中真意。劝勉勤学,有望得道。

原文:为正无处,正自归之;不受于邪,邪气自去;所谓无为,道自然助。
语译:正宗大道的道体,不着于相,自然居于天下的正位。不受外邪的诱惑,道心坚定,邪气自然消散离去。所以说,我心清静无为,自然道气来归,助我修真。

原文:不善于祠,鬼神避之;不劳于神,受命无期;无进无退,谁与为谋;为是致是,非自然哉。
语译:没有好好的祭祀祠堂,鬼神会避而远之。不胡思乱想,元神泰然安居,全身气血和畅,永生之寿无有止期。修至还丹之妙,进无所进,退无所退,神合高真,不做古今第二人想了。修正道而福佑万灵,道全德备,自然可获正果,这完全是自然道律的定规。

原文:喜则稽首:今闻命矣。
语译:尹喜听闻道祖训示,叩头谢恩说:“弟子今日得闻正道而能性命双修。”

2009年8月10日星期一

《西升经》道深章第二



《西升经》卷上
道深章第二





原文:老君曰:道深甚奥,虚无之渊;子虽闻道,心不微丹;所以然者何,书不尽言。
语译:太上道祖说:大道化生先天一气,奥妙难测,万物皆从此而出,足见大道渊深。你(尹喜)虽然听闻大道,但若只停留在闻道而不能与道契合,一切就于事无补了。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书中记载,不能尽善尽美的阐明大道细微之处。


原文:著经处文,学以相然;子当宝之,内念思惟;自然之道,不与子期。
语译:把大道的行径,写成经文,是希望后学知大道根本,进而证道。你应当珍惜修道的可贵,仔细思量我对你说的讲道内容。大道的运行,是不会停下来等待任何人的,你应当赶快学道,勿与自然大道脱节绝源。

原文:喜则稽首再拜:敢问学之奈何。
语译:尹喜听到老君淳淳善诱的开示,连忙叩头拜谢,并请问如何学道才算正当。

《西升经》全文语译(1):西升章第一





《西升经》卷 上
西升章第一

原文:老君西升,开道竺乾;号古先生,善入无为;不终不始,永存绵绵。
语译:太上道祖从中华东去,西出函谷关,打算到天竺国去弘道利生;以古先生为号,善于晋入自然无为之境;道祖与道同体,无有终结和开始,无尽期无止尽的永恒存在,绵绵不绝。

原文:是以升,就道经历关。关令尹喜见气,斋待遇宾,为说道德,列以二篇。
语译:太上道祖移动法驾往西顺道而去,将至函谷关,关主尹喜早几天就看到紫气东来,知悉有大圣人将度关前来,于是尹喜斋戒沐浴,诚心等待贵宾的到来,果然得遇道祖。于是,尹喜请道祖入关,请求开始大道真谛,道祖有感必应,在关中写下《道德经》,也完成了《西升经》这部道祖在关中的第二本著作。

原文:告以道要,云道自然;行者能得,闻者能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以言者,以音相闻;是故谈,以言相然。
语译:道祖借着这部宝典,告诉尹喜修道的根本,在于“道法自然”。若能认真修行,皆能得道成真;有机缘得闻大道者,也能明理宣化。真正明道者,对大道不妄加描述;对大道夸大其词者反而对大道一无所知;所以说谈话者,是借着音声来互相传达的;也就是意味着谈论,是借着言语来让彼此理解的。


原文:不知道者,以言相烦;不闻不言,不知所由然。
语译:不知寻根探源的人,往往以言语互相比个高低,而令人厌烦不已。如果先进入道者不立言使后进闻道,那后进又怎能明白真假。

原文:譬如知音者,识音以弦;心知其音,口不能传;道深微妙,知者不言。
语译:这好比乐师用弦音发出声音,使听众凭借弦音而能识别音色;乐音之妙,听到怡情悦性处,其中奥妙,只能心领神会,而无法吐之于口;大道深广而妙用无穷,因而修道之士在道果未成时,个中内修境界,不能对外说出。

原文:识音声悲,抑音内惟,心令口言,言者不知。
语译:修道之士听闻正道法音,回顾前尘,感慨良多,怎不失声痛哭!因此,修道应返求诸己,使内心清静祥和,与道合一。修道有成者,透过心口去讲道度众,言皆合理成章,无心之心,不言之言,真理自然寓乎其中。

《西升经》全文语译序言




《西升经》全文语译序言

《西升经》,全称《老子西升经》 。 晋葛洪《神仙传》中提到此经,故该经约成书于魏晋之间。书中讲老子西升, 开道竺乾,号古先生,善入无 为,不始不终,绵绵永存。该经对宇宙本体问题和形神问题亦有论述 ,并继承老 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为楼观道士所重 。《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收宋陈景元 《西升经集注》六卷,洞神部本文类收宋徽宗御注《西升经》三卷;经文均为三十九章,但文字不完全相同。

《西升经》是老子传道关尹子记事弘道之作,此经内载,纯系修真心法,凡超凡入圣之法诀,均指授无遗,平实简要,毫无其他丹经术语,将大道轮廓及内蕴精华,一一和盘托出,可作升仙入圣之宝藏。

本经的全文语译,主要是依据合阳子马炳文道长所著的《西升经浅释》一书,原书长约两百余页,语译本浓缩精华,仅六十多页。《西升经》可视作是《道德经》姐妹篇或中本的《道德经》,故也在2007年5月26日开始,每逢星期六晚间讲解一章,每讲约半小时。有志学习《道德经》者,应参照此经,以明道法深义之所在。

2007年6月2日

孔子適周,将问礼於老子



孔子適周,将问礼於老子

孔子一生曾多次向老子问礼。

第一次有年代可考,是在孔子17岁时,即鲁昭公七年(前535年),地点在鲁国的巷党。
第二次是在春秋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地点在周都洛邑(今洛阳)。
第三次是孔子53岁时,即周敬王二十二年(前498年),地点在一个叫沛的地方。
第四次在鹿邑,具体时间不详。

《史记》载: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若把老子的这段话译为现代汉语,那就是:“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连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了。”老子的话非常直率,也非常中肯,同时也充满着一种希望,就是要孔子去掉骄气和奢望,审时度势,守拙归真,大智若愚,方能成就大业。

《史记》还记载,临别时老子向孔子赠言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我听说富贵之人用财物来送人,仁义之人用言语来送人。我不能富贵,只好盗用仁人的名义,用言语来送你,这几句话是:‘一个聪慧又能深思洞察一切的人,却常遭到困阨、濒临死亡,那是因为他喜好议论别人的缘故;学问渊博见识广大的人,却常使自己遭到危险不测,那是因为他喜好揭发别人罪恶的缘故。做人子女的应该心存父母,不该只想到自己;做人臣子的应该心存君上,不能只顾到自己。’”这是老子在孔子问礼于他之后送别孔子时所说的道别之语,此时,老子已成为得道的长者,孔子则是有为的后生。老子送孔子之言,可以看作是长者对后生的谆谆告诫,饱含着深奥的睿智而且充满了善意:其一,告诫孔子注意祸从口出。那些聪明深察者之所以常常濒临死亡,就在于好议论别人;那些博学善辩者之所以常常危及生命,就在于好揭人恶端。其二,做儿女者,要做到心中只有父母而无自己,做臣子者,要做到心中只有君主而无自己。

姑且不论老子这段话中所隐藏的深意,仅是“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这句名言就足以使我们发人深省。送人以财只能解决人一时的温饱,送人以言则能使人受益一生。历史上曾有多少英雄豪杰,在人世间的争名逐利,如同苍蝇逐血,即使生前叱吒风云,荣华富贵,死后却难免骂名千古。而做为一个文人的孔子,一生只是著述立说,教人向善,死后却能名垂青史,世世代代受人尊崇敬仰。从“仁人者送人以言”这句话中,我终于悟到了孔子为何千年之后仍然被人敬仰的原因。

人世间有许许多多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东西,然而没有智慧的人却永远看不到它的存在,因此才有许多愚顽不灵的人对他人的劝善良言不屑一顾。其实做人的道理远比一种技能或物质财富更为重要,老子的思想之所以很难被一般人所接受,是因为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而老子却能看到事物的本质;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正面,老子却能看到事物的反面。中华文化中因为有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不仅加深了其广度与深度,同时也增强了其韧性与生命力。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观察问题很透彻、言辞犀利善辩的人,如果遭遇到危及自身生命的事,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好议论人,揭人的短处!作为子女和人臣,言语和行动都不能只考虑到自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当然,也指出孔子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这样会伤害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这是何等的语重心长啊!

《史记》还记述,当年孔子问礼于老子之后,对弟子们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见老子,其犹龙也!”孔子把老子比喻为龙,而且有一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可见孔子对老子是何等的尊重。这次入周问礼之行,使孔子大开眼界,大长见识,对其后儒家思想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启迪作用。

孔子问礼后不久,周王室爆发了“王子朝之乱”,战火连年,老子失去了职务,他骑着一头青牛,离开了周王室,西出函谷关事隐。

2009年8月:天公祈福研习班新闻稿



2009年8月:天公祈福研习班新闻稿

(吉隆坡讯) 为了弘扬正信的道教信仰,提升民众对正统道教的认识,雪隆三清道教会特开办为期一个月的道教高上玉皇(天公)祈福研习班,每逢星期五晚间八时授课,谨订于今年8月7日(星期五) 8:00pm-10:30pm,在沙登岭会所正式开课。

高上玉皇赐福赦罪大天尊俗称天公或玉帝,是道教太极界的万神主宰。礼拜玉皇代表了华族敬天的宗教精神,因此林立的庙宇普遍上会设天公炉表示对玉皇大帝的崇敬。正统道教有很多关于礼拜玉皇的科仪,可以祈求消灾解厄、延年益寿、赐福旺运。

这项研习班课程将由雪隆三清道教会道教文化研究组主任王忠文老师负责授课,学习内容包括:认识玉皇大帝、正月初九天公诞的正确祭拜仪式、天赦日礼拜玉皇、六月初七天门开祈福满愿科仪、十二月二十四送神日灶君上天朝玉皇、十二月二十五日天神下降接玉皇、请玉皇大帝神咒、《高上玉皇心印妙经》详解、玉皇手诀、玉皇宝诰解读、玉皇灯仪、玉皇宝忏、金光神咒圆满修持法、玉皇镇宅符等。

此项研读班,共七堂课十四小时。为了确保学员在短期学会相关课程,特于月尾的星期日(8月30日)举办为期一日的精读班。

有兴趣参与上述课程者,请联络秘书处:016-6078299,03-90104029。上课地址:35, Jln BS 5/18, Taman Bukit Serdang, Seri Kembangan。仅收基本教材行政费,提供完整讲义和相关经文。场地有限,暂开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