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7日星期三

道在天地云水间(二):人生道学(1)修身延命,安邦治国

道在天地云水间(二)

人生道学(一):修身延命,安邦治国
人生道学就是所谓的The Philosophy Study Of Tao,这样的一种人生道学主要是说,就算不是道教徒,他们也可以来吸收道学的精华,从而落实在生活层面。所以,人生道学最重要的核心,就是说用在个人身上,可以修身延命,让你的生命可以活得更长久,让你个人的品德修养的更好。假如外用的话,可以帮助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所以,修身延命,安邦治国,平天下,就是人生道学主要的思想。也许,各位会问:这是否和儒家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样的?我这里必须要告诉各位,儒家和道家、道教,都是有这种所谓的生命共同体。老子在《道德经》54里面就谈到了:“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这里,我们就不要忘记当年孔夫子曾经请教过比他年长的老子。所以,《论语》的思想,基本上就包含在中华道统里面,也就是老子所提倡的。在《道德经》一书,老子早就提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或许有人会说,孔子所谈到的修身为本的思想比老子还早。但是,《道德经》这本用文字记载中华道统的宝书,经得起时代的考验。我们知道中国这方面。学术界的考究,非常的严格。在1973年的时候,中国出土了一批帛书,就是写在丝绸上的一种文献。当时,出现了《道德经》甲乙两种版本,由于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因此《道德经》也被称为《德道经》。帛书版本的《道德经》证明了《道德经》是比儒家的经典《论语》还要早期出现的经典。有一些人仍旧不相信,无巧不成书的,在1993年出土了《郭店竹简》,其年代比帛书版《道德经》还要久远。而且,郭店版的《道德经》,其第一篇不是“道可道”,而是“太一生水”。什么是“太一生水”呢?各位,现在受过科学的教导,都知道水是由两个氢气(hydrogenium)和一个氧气(oxygenium)所组成的。这样的一个概念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先有空气,然后才有水。“太一”就是“道”,“道”生出“气”。按照“太一生水”的理念,就是说由空气产生了水。这一点见证了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是跨越时代的,也符合当今的科学思想。


假如我们看回基督教《旧约圣经》的《创世纪》第一章,开篇就说:“起初…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1:1-2),之后才提到:“神说:在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神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创1:6-7)依照这种说法,指的是基督教的上帝先创造水,然后才在水中创造空气。这是否符合科学的说法?根据《郭店竹简》的“太一生水”,应该是先有道,也就是先有气,才有水。对此,我们可与基督教的《创世纪》作比较。


我要各位理解的是人生道学,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落实在今生今世。人间道教则是在人生道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以至善至诚之心,修己渡人,期盼人间处处,皆是太平盛世。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