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7日星期三

道在天地云水间(一):前言、什么是“道”、“道教”?

道在天地云水间
--人生道学与人间道教概谈
/王忠文老师
2001年道教节讲于隆中华独中礼堂

前言
中华文化是以儒释道作为主要源流的思想。儒家就是我们伦理的主要思想。但是,这样的一种伦理道德,到了我们华人新的一代,似乎它的价值观已经越来越淡薄了。儒家虽然说非常具有代表性,但是要挽救它毕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才出现了所谓的新儒家。当年,曾经有人要打倒孔家店。
到了今天,我们看中国佛教,经过太虚大师提倡的人生佛教,还有印顺法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都为中国佛教的改革化和现代化,带来了强而有力的生命泉源。我们会发现台湾佛教,特别是佛光山的星云法师,还有法鼓山的圣严法师,以及慈济功德会的证严上人,这三位佛教人物,都进一步落实所谓的人间佛教。至于道教,它虽然拥有非常久远的历史,但是由于中国文革以来,道教所遭受到的那种破坏性,非常的强大。因此,中国道教就比中国佛教落后了许多年,以致在马来西亚连一座道观和一所道教学院都没有。所谓“万事起头难”,这艰巨的复兴道教工作,还是得先从个人做起。在此,我要用现代的语言,和现代人所能理解的概念,来诠释新时代的道教。


内容论述
什么是道
“道”是中华文化最高的范畴。我们说行道、修道、得道,全部都是以“道”作为最终的目标。所以,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后,他们就把《圣经》里面的最高思想—Logos (逻各斯),也翻译成“道”。佛教进入中国之后,他们最重要的修行方法,梵文里面的marga,也翻译成“八正道”。为什么这些外来的宗教,在汉译方面都引用到这个“道”字?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就连华商也有做生意之道,而各种各样的行业也都有其“道”。

到了今天,我认为中华文化要复兴起来,还是要从“道”这方面来做起。鲁迅曾经说过:道教是中华文化的根本。(原文: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一棵大树的树根,不是那么明显的。中国汉初时,也曾用黄老之术来治理国家,因而出现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为什么到了今天,华人新的一代对中华文化的认识,越来越不能够掌握,甚至越来越崇拜西方的文化。这些,我们都需要去检讨。新儒家告诉我们说,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精神,就在于“心性之学”。他们谈到孟子说的,人要尽心尽性去体会天道的运行。至于佛教,到了中国之后,出现了禅宗,特别是六祖惠能,特别强调“明心见性”。
那么,道教本身,它的特色到底在那里呢?道教是一个古老的宗教,它有强大的生命力,虽然目前仍在发展之中,起步非常的缓慢。但是,并不表示说,它的未来是没有前景的。我们要知道,“道”本身在古老的文化里面,就是指“道路”的意思。人就是要行走在道路上。所以,我们知道人生的道路上,一定有它的原理。我们在一生中所奋斗、所了解的,就形成了人生经验。我们要把个人的经验说出来,就必须通过语言和文字。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在于文字。文字就记载中华文化重要的核心思想。最后,我们要问的是:“道”到底是什么?基督教替我们中华文化解释说:“中国人不认识上帝,道就是上帝。”这一点,我们不需要排斥他们,而是要用一种对话的心理,自己来检讨一下,到底我们本身了解这个“道”吗?这个“道”其实就是宇宙的终极真理。

什么是道教
在此,我必须为道教作一个简单的定义。在日本界、学术界方面,对于道教有十多种的解释。这里,我根据个人的研究和体会,为道教作一个定义。老实说,道教是活生生存在华人社会里面,大家虽然不能够了解它正统的信仰,但是,在华人的生活、风俗习惯里面,处处都有道教的痕迹。这就是“百姓日用而不自知”。自己生活在道里面,本身却不知道。


就让我为道教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用现代的语言来说:“道教就是追求生命存在以及心灵境界,达到一种绝对自由的宗教信仰。”这样的一种定义,是我个人最先提出来的。简单来说,道教就是教导信徒追求永恒幸福的一种宗教。这样的一种宗教,它重视肉体、身体,也注重精神和心灵。这是非常重要的。佛教强调明心见性,儒家讲尽心尽性,基督教讲天国,但是只有道教说要性命双修。所谓的性命双修,就是说人要注重他的身体,人要注重他的心理、精神状态。这样的一种提倡是非常伟大的。接下来,让我逐步的阐述有关人生道学和人生道教的理念。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