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7日星期三

《中国报》专访(四):烧香礼仪

《中国报》专访王忠文老师系列(四):烧香礼仪

祭祖拜神以香達信
傳統上,每逢正月初一,為了討個好彩頭,大家都會到廟中爭著燒第一炷香,即所謂的“燒頭香”;更虔誠者,甚至會在除夕晚至新春初一之間,爭取時間把社區內主要的神廟走遍,這叫做“燒十廟香”。 香,過年期間無論大小禮俗都不可或缺,燒香的習俗源自何處,其意義何在?如何燒香、握香、插香?馬來西亞道教學院主席王琛發、雪隆三清道教會道教文化研究主任王忠文,為大家詳述燒香的傳統意義。
早在西周時代,中國人就有焚香篙、黍稷以辟穢氣的風俗。在廟宇裡,周人祭祀時也燃燒香篙及蓬艾,以期香氣上通神明。

根據漢朝歷史記載,漢初時已有使用一種以上材料配製出“合香”,漢武帝為王時,西國使者獻上燃香,解除了長安的瘟疫。

到了唐朝,絲綢之路頻密交通,世界各地的香料輸入中國,香的製作也隨之精緻而多樣化,文人雅士不論修煉、會客、祭祀、公務,臥室和廳堂佈置,都講究不同的用香方法。

香也可清熱防病
明朝年間,著名醫學及藥學家李時珍著的《本草綱目》也提到如何把各種草藥製成“線香”,用來驅風、溫散、瀉熱、瀉火。
鑒此,對燒香文化有相當研究的王琛發說,古人用香,不單單為了通神靈,也為清熱防病、清淨空氣、減低污染,促進人體健康,更是一種莊重人品的禮節。

王琛發也是殯葬事業“孝恩文化”執行長,他著有《香的文化──淨化人心與淨化環境》一文,在福泉棧機構的贊助下,編篡成小冊出版。 王氏認為,現代的燒香習俗,跟積極的心理建設有關,一如民間的許多燒香習俗,都是為了求個好意頭;過年燒香拜神祭祖,也是一種謙遜、擇善離惡的表現。

民間追循古禮,遇上各種需要表態的情況,都可能在神明前燒香發誓,以表真誠清白。以同樣的觀念出發,他們無論求神、許愿或還愿,都以燒香的方式來表達。

王琛發說,道教相信燒香敬神是“以香達信”,就是把人的誠心通過裊裊上升的香煙傳達上天。道士拈香,按規矩要默念“祝香咒”,以虔敬的心專注在香上,以香為憑藉收拾心情,這樣九天之上的神明才有靈感。

他又說,燒香是內熏無限的心靈,使人心無雜念和邪念,也因而心香芬芳。從宗教上去認識香,會發現香對環境和人的身心,會起著積極而具體的作用,是修心與感應通靈的助力。

燒香有不同層級
“燒香,持香和敬香,若能做到心神合一,以修心為上,以香修心,以心修香,日久自有不可思議的諸種功德。”

然而,根據民間信仰,燒香也有不同的層級,對神、對鬼燒香有數目上的差別。祭祀常規列明,天神或以上神明,要用盤香,或插三枝香;一般神明也插三枝香;家神或祖先插三枝或兩枝;不論數目的陰靈插一枝,這表達對不同層次的靈界,各有親疏與尊重的程度。

“至于向神明立愿,就要燒三炷香,盼望能以傳念促成美事。風俗上,如果事情到了危急,則向神明上九枝清香,禱請救急。但注意,神明指的不是陰神,也不是陰靈。”

燒香 不限中華民族
燒香的習俗,不是中華民族獨有。

早在人類文明發源的巴比倫時代,人們在祈禱占卜時已懂得焚香;古埃及人在宗教儀式上也使用香;到了公元前5世紀,猶太教也出現專供奉香的祭壇,后來演變成中東各教派焚香的淵源。此外,歐洲的希臘人和羅馬人也盛行焚燒香木供奉神明或驅魔。

在亞洲,中國和印度的古文明都流行用香木製成香料焚燒,以達防蟲防霉,淨化環境之效。此外,燒香也有助于消除體味,保障人心安定,減少邪思。

燒香,不僅是道教的習俗,天主教神父大年初一祭祖時也用香。

敬香禮節 不可忽視
敬香有焚香、拈香之分。焚香,即燒香,較為常見;拈香,亦稱燒檀香,須有專用檀香爐。


握香時,左手下,右手上,香骨不得超過額頭。


道教文化研究學者王忠文說,焚香敬神要注重禮節,首先選三枝完好無缺的香,拿香枝時勿掉落于地。拜三清等大神,則須選用大香或長壽香。把香點燃后,不可用口吹熄,以免對神不敬。香枝點燃不熄,稱為“明火”,若上下直搖,香火反而越燒越旺,須以左右交叉搖晃的方式熄火

上香完畢要行叩拜禮
隨后,面對神像,雙腳與肩同寬,雙手舉香,左手下,右手上,大香香骨不得高過額頭,小香齊眉,開始禮拜,可口稱“志心禮敬(尊神名號)”,或配以適用的經文,再加上彎腰鞠躬的動作。

禮神完畢,插香時須用左手上香,同時掌心面向自己,三枝香要插直、插平,間隔距離不宜太遠,最好在一寸左右,以示敬神不離寸心。插香順序是先插中間,其次是自己站立的右邊(神像左邊為青龍位),最后插左邊(神像右邊是白虎位)。

上香完畢,還要行叩拜禮,對神像鞠躬三次,即所謂“燒香拜神”。叩拜時拱手,右手握拳,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內,形成左手抱右手,如此拱手的姿勢才算正確。

至于拈香,則更為講究,具體做法如下: 先在檀香爐中間將檀香灰挖一小坑,埋入香粉再弄平,在其上微覆一層香灰。接著,點燃少許折成一寸長短的線香,將燃著的那段插入香灰粉中。拈香時用左手,拈香粉分先后三次投爐(先中,次左,后右),默念《祝香神咒》。

燒香禮節 說給你知

持香面對神像禮拜,要彎腰90度行鞠躬禮,才算虔敬。

敬香有諸多禮節,需要細心留意。大馬道教學院主席王琛發說,燒香前如果香枝參差不平,就要把香放在手心輕輕拍打使之“平頭”,絕不能放在桌子上敲平。

舉香時,手與胸要平,不可在神前露出腋下,最重要,目不斜視。 為顯神聖莊嚴,敬香規矩尚包括:男女不得戴俗帽,婦女穿著不得露肩,不得站在叩拜者前面上香,不得上斷香。

插香 有助穩定心神
插香,原來有助于穩定心神。 王琛發說,插香時除了要注意中間和左右順序以外,還要心平靜氣,不急不緩。因此,燒香敬神佛,原本是帶有調伏心情的訓練。

心平氣靜,身心平衡,情緒和思想就會穩定放鬆,如此身體自然會健康。要知道,心神鬆靜穩定和身體健康,就是解決難題的基本條件。

香可調適身心
另外,香的味道也有助于凝聚心思,以達調適身心的效果。它的溫馨和干燥的特點,也有助于防蟲殺菌,去除空氣中的潮濕,消除異味,使生活更有素質。

因此,宗教界一致體認,清香有益于清涼身心,使人心有正念而生活精進。

“很多不同的宗教都會在儀式上燃香或使用香味。”他說,站在宗教的角度,一縷清煙能夠收攝、安頓心猿意馬,讓人心從原有的無限廣度和深度,去探索神聖領域,完成與靈界溝通,以至神人合一。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