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上玉皇心印妙经》研读(上篇) 
讲述:王忠文老师
打字:林连振同学
2001年讲于蕉赖龙宫坛
前言
《心印经》只有五十句,两百个字而已。为什么讲完《清静经》,要讲《心印经》呢?首先,各位就要了解中华文化有悠久的历史、思想、哲学和文化,主要就是从儒家、道家、道教、以及中国佛教作为主要的主流思想源流。在此,我是从各家修炼与修心养性这方面来谈。
所以,我们看在五四时期曾经出现过的一批志士仁人,认为中华文化要重新改革,接受西方文化的洗礼。那时候,有人认为要把孔家店打倒,因而那时出现了新儒家。因为我们华人的文化,比较具体有代表性的是这个儒家。一般上,道教也重视儒家的伦理道德。那时,所谓的当代新儒家,就谈到了中华文化的心和性。这种心性很重要,因为一个人做好做坏,就是靠他自己有没有看回自己的良心。良心很重要,到了今天,这个社会腐败,道德沦亡,就是因为人心远离了道心。中华文化是注重道的,所以今天我强调道教必须重新出发,因而在昨晚的道教节讲道时,就提出了人生道学和人间道教的整体理念。(详见《道在天地云水间》一文)。
人生道学要义
当我们谈人生道学的时候,就是说只要他是华人,或者说他还爱这个世界、爱这个民族、爱整个宇宙的话,他就可以奉行人生道学,不只是道教徒,甚至是其它不同宗教信仰者都可。有人提出道的管理学,用道来管理很好的,老板看起来和员工平等,而不是以上欺下。人生道学是每个人所应当学习的,它不但可帮我们修身养性,用于社会的话,可以帮助这个国家安邦治国。所以,就是我们一般上所讲的,人生道学就是说你要有一颗正直的心,这个我已经讲了一整年,就是《感应篇》所教导的,要有正义的心,常做好事,如此才能够感应到五福,即古书所说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和善终(平安过一生)。我们一辈子就是为了这些而打拼。人生道学的原则是要我们了解真正的善,就是帮助自己,也帮助别人。这是人生道学最基本的。假如你为了自己而伤害别人的话,那么就不算人生道学了。人生道学强调今生今世,所以它是适合每一个人的,就算他是不信仰宗教者也可奉行,为什么呢?因为他至少知道这个社会动荡不安,物质文明导致我们心灵空虚。所以,人生道学可以教导我们,让心灵保持宁静。心能够宁静的话,在《清静经》里面讲到要如何保持动和静。这个身体是动的,所以当你动的时候,内心要保持宁静。所以,一般上,我们在动和静这方面就是做不好。身体也是要活动的,活动的时候,心要保持那种宁静。对于此,我们在《清静经》的“动静之道”的讲课中,已经谈的非常清楚了。然后,人又有各种的欲望,七情六欲,包括喜、怒、哀、乐、爱、恶、欲,还有眼、鼻、舌、身、意所产生的诸欲。这些都会影响到我们内心的清静,儒释道三教都非常重视心性的修养。道教和儒家,还有中国佛教,在身体和精神修持方面,看法有何不同,我们将逐步谈到。人生道学最基本的就是我们要有正义的心,自然就可以五福临门。
现代的人是分裂性的,那就是他只要钱而已,等他没有命的时候,才想到健康。道教是强调整套的幸福,那就是有钱有命有健康,有一颗好心和平平安安过一生。假如你能够进一步了解,不能够只是说在这一辈子而已,要想到生生世世,永恒的生命,那我们就进入人间道教。
人间道教真义
人间道教是教导我们在一颗清静心的基础上,在进一步用功。这就是我们讲到说,你能够用《清静经》来修性的话,进一步就讲到真正修行的功夫,就是《心印经》所谈到的命功。因为道教里面讲到这些修炼的经典就是所谓的内丹,而佛教成为禅定。这个内丹的经典大概有三百多本,而最精简的就是这本《心印经》,只有两百个字而已。

讲述:王忠文老师
打字:林连振同学
2001年讲于蕉赖龙宫坛
前言
《心印经》只有五十句,两百个字而已。为什么讲完《清静经》,要讲《心印经》呢?首先,各位就要了解中华文化有悠久的历史、思想、哲学和文化,主要就是从儒家、道家、道教、以及中国佛教作为主要的主流思想源流。在此,我是从各家修炼与修心养性这方面来谈。
所以,我们看在五四时期曾经出现过的一批志士仁人,认为中华文化要重新改革,接受西方文化的洗礼。那时候,有人认为要把孔家店打倒,因而那时出现了新儒家。因为我们华人的文化,比较具体有代表性的是这个儒家。一般上,道教也重视儒家的伦理道德。那时,所谓的当代新儒家,就谈到了中华文化的心和性。这种心性很重要,因为一个人做好做坏,就是靠他自己有没有看回自己的良心。良心很重要,到了今天,这个社会腐败,道德沦亡,就是因为人心远离了道心。中华文化是注重道的,所以今天我强调道教必须重新出发,因而在昨晚的道教节讲道时,就提出了人生道学和人间道教的整体理念。(详见《道在天地云水间》一文)。
人生道学要义
当我们谈人生道学的时候,就是说只要他是华人,或者说他还爱这个世界、爱这个民族、爱整个宇宙的话,他就可以奉行人生道学,不只是道教徒,甚至是其它不同宗教信仰者都可。有人提出道的管理学,用道来管理很好的,老板看起来和员工平等,而不是以上欺下。人生道学是每个人所应当学习的,它不但可帮我们修身养性,用于社会的话,可以帮助这个国家安邦治国。所以,就是我们一般上所讲的,人生道学就是说你要有一颗正直的心,这个我已经讲了一整年,就是《感应篇》所教导的,要有正义的心,常做好事,如此才能够感应到五福,即古书所说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和善终(平安过一生)。我们一辈子就是为了这些而打拼。人生道学的原则是要我们了解真正的善,就是帮助自己,也帮助别人。这是人生道学最基本的。假如你为了自己而伤害别人的话,那么就不算人生道学了。人生道学强调今生今世,所以它是适合每一个人的,就算他是不信仰宗教者也可奉行,为什么呢?因为他至少知道这个社会动荡不安,物质文明导致我们心灵空虚。所以,人生道学可以教导我们,让心灵保持宁静。心能够宁静的话,在《清静经》里面讲到要如何保持动和静。这个身体是动的,所以当你动的时候,内心要保持宁静。所以,一般上,我们在动和静这方面就是做不好。身体也是要活动的,活动的时候,心要保持那种宁静。对于此,我们在《清静经》的“动静之道”的讲课中,已经谈的非常清楚了。然后,人又有各种的欲望,七情六欲,包括喜、怒、哀、乐、爱、恶、欲,还有眼、鼻、舌、身、意所产生的诸欲。这些都会影响到我们内心的清静,儒释道三教都非常重视心性的修养。道教和儒家,还有中国佛教,在身体和精神修持方面,看法有何不同,我们将逐步谈到。人生道学最基本的就是我们要有正义的心,自然就可以五福临门。
现代的人是分裂性的,那就是他只要钱而已,等他没有命的时候,才想到健康。道教是强调整套的幸福,那就是有钱有命有健康,有一颗好心和平平安安过一生。假如你能够进一步了解,不能够只是说在这一辈子而已,要想到生生世世,永恒的生命,那我们就进入人间道教。
人间道教真义
人间道教是教导我们在一颗清静心的基础上,在进一步用功。这就是我们讲到说,你能够用《清静经》来修性的话,进一步就讲到真正修行的功夫,就是《心印经》所谈到的命功。因为道教里面讲到这些修炼的经典就是所谓的内丹,而佛教成为禅定。这个内丹的经典大概有三百多本,而最精简的就是这本《心印经》,只有两百个字而已。
我们要发扬道教,宣讲道经,不能选太长的经典,免得大家一看到长篇巨著,就怕,担心看不动。所以,要精选有代表性,字数又不至于太长的经典来研读。
儒家还是很重要的,人生道学基本上就是以儒家为架构。它是一样的,个人做好,你的家庭幸福快乐,帮助这个民族、国家、社会、乃至整个世界。所以,它这个架构跟儒家是一样的,尽心尽性。在《道德经》里面有谈到,我们要修身、修家、修邦、修天下。这些是一样的。
为什么讲“中华文化的根本在道教”?就是说道教本身有儒家的特色,又既有中国佛教的特色,还有,道教本身的特色,却不为儒释两家所具备。这就是道教的优点了。关于儒家,它所谈到的,道教里面都有。儒家讲孝道,“身体肤发,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在道教里面,出家修道者,还保留头发;若是佛教的出家人,就要剔除头发。这一点,我们要知道。道教的出家者,只是把头发束起而戴冠,同时也保留俗家姓名。道教可说是保留了中华文化原本的特色,而不会去破坏它。道教尽量发扬传统文化的美德。
像儒家讲到的八纲领: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所谓的内圣外王之道,道教里面也有。所以,为什么说孔子本身强调周公那个时代的礼制。我们知道中国朝代最久的是周朝,有八百年的历史。之后,天下就大乱了。儒家所尊崇的圣王很多,诸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共有七位。道教也尊崇这些圣王,其中尧舜禹三位圣王还被当作三官大帝来祭祀。此外,道教还推崇轩辕黄帝,所以我们中华文化,所以我们中华民族常说自己是龙的传人,轩辕黄帝是比尧舜还要更早期出现的圣王,同时黄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修道成功者,所谓的“丹成龙虎现”,“白日飞升”,升天而去。轩辕黄帝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黄帝把整个国家完善治理后,便进一步的修道。黄帝曾请教崆峒山的广成子,有关修道的方法。我们在《清静经》里面也是有谈到。修道是不容易的,你看黄帝先做好个人的本分,也完善的治理好国家,才去修道,而最后修成正果。
接下来,成功的人越来越少,不要说仙不存在。佛教在地球的成佛者,也只有释迦牟尼,最后其肉身也灰飞湮灭。佛门的修行者,很多也还在修。所以好的境界没有那么容易修道的,仙也是这样的。在道教里面,是所谓心跟性,也就是心灵和精神的那种,为道教所重视。所以,道教修行的主要经典就是《清静经》,因而我们花了半年,每逢初一、十五来讲解这部经。你要明白,人的身体里面,内在的那种动跟静,上次已经讲过了,还有就是说你内心的种种欲望,要澄心遣欲。然后,要进一步来看,各种各样的,因为时间的关系,我这里就不重复。你们要知道这些讲道内容,可以聆听有关的录音卡带(现已转成CD版),包括烦恼妄想从何而来?道教认为人本身的烦恼妄想,就是你们的心理和生理不平衡。所以,为什么有一些宗教说,心照顾好就好了,身体不要去理它。道教对此不表认同。道教认为身体出现了问题,一定会干扰到你的内心,所以,道教特别注重精神和健康的保养。如果你整体修炼身体而不注重内心的话,也是不可以的。
儒家还是很重要的,人生道学基本上就是以儒家为架构。它是一样的,个人做好,你的家庭幸福快乐,帮助这个民族、国家、社会、乃至整个世界。所以,它这个架构跟儒家是一样的,尽心尽性。在《道德经》里面有谈到,我们要修身、修家、修邦、修天下。这些是一样的。
为什么讲“中华文化的根本在道教”?就是说道教本身有儒家的特色,又既有中国佛教的特色,还有,道教本身的特色,却不为儒释两家所具备。这就是道教的优点了。关于儒家,它所谈到的,道教里面都有。儒家讲孝道,“身体肤发,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在道教里面,出家修道者,还保留头发;若是佛教的出家人,就要剔除头发。这一点,我们要知道。道教的出家者,只是把头发束起而戴冠,同时也保留俗家姓名。道教可说是保留了中华文化原本的特色,而不会去破坏它。道教尽量发扬传统文化的美德。
像儒家讲到的八纲领: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所谓的内圣外王之道,道教里面也有。所以,为什么说孔子本身强调周公那个时代的礼制。我们知道中国朝代最久的是周朝,有八百年的历史。之后,天下就大乱了。儒家所尊崇的圣王很多,诸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共有七位。道教也尊崇这些圣王,其中尧舜禹三位圣王还被当作三官大帝来祭祀。此外,道教还推崇轩辕黄帝,所以我们中华文化,所以我们中华民族常说自己是龙的传人,轩辕黄帝是比尧舜还要更早期出现的圣王,同时黄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修道成功者,所谓的“丹成龙虎现”,“白日飞升”,升天而去。轩辕黄帝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黄帝把整个国家完善治理后,便进一步的修道。黄帝曾请教崆峒山的广成子,有关修道的方法。我们在《清静经》里面也是有谈到。修道是不容易的,你看黄帝先做好个人的本分,也完善的治理好国家,才去修道,而最后修成正果。
接下来,成功的人越来越少,不要说仙不存在。佛教在地球的成佛者,也只有释迦牟尼,最后其肉身也灰飞湮灭。佛门的修行者,很多也还在修。所以好的境界没有那么容易修道的,仙也是这样的。在道教里面,是所谓心跟性,也就是心灵和精神的那种,为道教所重视。所以,道教修行的主要经典就是《清静经》,因而我们花了半年,每逢初一、十五来讲解这部经。你要明白,人的身体里面,内在的那种动跟静,上次已经讲过了,还有就是说你内心的种种欲望,要澄心遣欲。然后,要进一步来看,各种各样的,因为时间的关系,我这里就不重复。你们要知道这些讲道内容,可以聆听有关的录音卡带(现已转成CD版),包括烦恼妄想从何而来?道教认为人本身的烦恼妄想,就是你们的心理和生理不平衡。所以,为什么有一些宗教说,心照顾好就好了,身体不要去理它。道教对此不表认同。道教认为身体出现了问题,一定会干扰到你的内心,所以,道教特别注重精神和健康的保养。如果你整体修炼身体而不注重内心的话,也是不可以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