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修行当中,有时会有昏沉,偶尔也会看到光,这种情况都会出现的。《道德经》谈到“道之为物,恍恍惚惚”,就是说当你修炼的时候,你的元气生起时,注意内在气息若有若无。最常会发生的事,就是在修行用功时,想要睡觉。听道时,很多学员也是会打瞌睡。静坐时,要调身,身往前倒就往后调,身若后倒就往前调。好像天秤一样。当你真正修行时,会发现内在的光。佛、道两家修行时,身体发生的变化是一样的。只是因每个人的生理,心理不同,所以其变化也不同。当你真正要修精气神时,道教称为内丹,佛教叫做禅定。这种内丹术,是集合精气神来修。你真正要修一个基础,至少要一百天,道教称为“百日筑基”。就是你在还没进入练精化气阶段时,先要“百日筑基”。所以,需要一百天的功夫,才能够打下内丹术的基础。
存无守有,顷刻而成:修道时,不要以为修完后就是一位大师父。这种心态是不好的。此为妄心,《清静经》说“烦恼妄想,优苦身心”,不要以为修道是为了修成“超人”。修道就是修道,要有清静的心,不要以为修道之后,就天下无敌了。修道不是像武侠小说里说修炼的神功。你要保养元神,因元神是看不到的,捉不到,也摸不到,所以它是处于“无”的状况。在《清静经》讲演中,我们也谈到“虚无”与“空寂”。在修道这方面,《清静经》是很重要的基础,一定要修读此经,并加以实习,才能登堂入室修此《心印经》。这是因为《心印经》直接进入到内丹术的修行体系。我们修《清静经》时,让心保持清静,欲望没有那么多,三尸和阴神就不会那么爱作怪。简单来讲,精气神的修炼,是帮助我们朝向好的。好像人身中的三魂七魄,三魂是好的,七魄是不好的。修道就是把不好的修好,好的修成更好。其实,道教的内丹修炼,是修成阳神,正是“阴尽而纯阳生”。内丹术的修炼,由下丹田,修到中丹田,再到上丹田,也就是:“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相等于地仙和神仙的阶段。《钟吕传道集》谈到仙有五等,即天仙、地仙、神仙、人仙和鬼仙。道教不鼓励修鬼仙,因其所修是阴神。人间道教重视的是天仙、地仙、神仙和人仙的修炼。人仙就是说你的身体好,精神愉快,活得长寿,没有什么大毛病。此即人仙,可活上几百岁。修道者,用功时不应着急。佛在人间,至今也只出现一尊释迦牟尼而已,就连在阿富汗的佛像都受到塔利班极端政权的破坏。修道是不容易的,连古老的佛像都受到破坏,何况是凡人的血肉之躯?
“存无守有,顷刻而成”是说真正修行的话,不一定要用时间来算。你的心能保持清静的话,虽说练气筑基需要百日光景,但若你能心诚意坚,用上功夫,筑基可少过百日。这一切都看个人内心是否清静。不过,以今时今日的情景来讲。练气筑基也非容易的事。真正修行,不应着急应证神通。那么,你要了解自己真的是在修,这叫做“存无守有”,也就是把精气神聚集在一起。
在佛教的修行体系中,定或奢摩它是一种基础,入定者是很快乐的,在产生快乐时,身体很兴奋,于是修定者就去观察生命的真相,内观会消耗定力,定力不足时,就无法内观。
对道教而言,则是聚集精气神来修炼,如此存养元神归于虚无,保守元气谨藏勿失。当精气神三者真正聚集一处,和合凝集,成就内丹的功效,只在片刻之间。话虽如此,只是懂得内丹术窍诀的修真之士,不肯轻易说出修炼窍诀,惟恐所传非人。
简而言之,要实修精气神的内丹术,最少要有清静心,减少欲望,不要害人,多做好事。这对我们的修行,是有助益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